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研究
广东省高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正在全面推进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办学体制创新、运作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实现广东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东省将全面实施的创新强校工程要求,各高校领导要按十六大提出的新要求,将创新强校工程作为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重点工程抓好抓实.高校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师资,集中人才,创办名牌.省将加强发挥评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评估和指导,促进高等高校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1-4]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是广州航海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的重中之重,对学院建设以及广东省航运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所具有浓厚航运特色的行业型本科院校,我校具有与行业相关的学科群优势,并且积累了很多行业经验,将以航运协同中心的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建立能统筹整合和发挥人才、学科和资源优势的协同创新组织,积极推进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
航运协同中心将依托我校航运优势特色学科,紧密围绕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聚合行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高校,发挥各自技术、专利、知识、专业人才和研发辅助设施等优势资源,实现学科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和相互之间的技术、知识互补优势,这种互补型组合有利于各自发挥优势,促进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破与市场价值的实现.
1 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的优势
广州航海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海事本科院校,一直致力于成为交通领域尤其是航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与服务基地、航运经济文化研究基地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孵化器.
广州航海学院紧紧围绕科学技术前沿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结合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适应航海经济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先后与广东海事局、广州港务局、地方政府、大型航运企业、修造船企业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所有的协议或合作项目均已实施或启动.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寓教于研的四大合作平台:广东海事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船舶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州国际航运经济研究中心和南海神庙文化研究中心,在海事法规、航海科技、通航安全、船舶自动化、航运金融与保险、国际航运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并且努力将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
近几年,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行业性院校的优势,大力拓展与地方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境外航海院校的合作,力求走出一条协同育人的新路子.先后建立了以加强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协同育人基地:全校除了各教学院系共建有100多个一般性的专业实习基地外,在校级层面还建成了环珠江口综合性实习基地,特别是,与大型国有企业中海集团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教学实习船(7万吨级和4万吨级教学实习船各一艘)、很好地实现了产教结合、校企协同育人,与宏光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共同参与专业教学、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双向协同新模式.先后建立了与境外航海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渠道:近几年,我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意大利热那亚圣佐治亚航海学院、丹麦斯文堡国际海事学院、澳大利亚海事学院、新西兰海运学院等院校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办学项目,其中包括双向交流专业教材,互派专业教师授课,互派学生短期学习交流等,此外,学校还与加拿大多伦多剑桥理工学院,、英国格拉斯哥斯特拉克莱德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新西兰MANUKA技术学院、俄罗斯远东国立海事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新加坡海事学院、马来西亚海事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渠道,并在校际互访、学术交流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拓展,除请进来以外,我校每年都派出了一批骨干教师出访学习交流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 航运协同中心机制创新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主要问题.开展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促进我院内涵式发展,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院以升本为契机,加大专业调整与建设、人才引进、科技服务力度,在专业、师资人才、科研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作为一所刚升格为本科建制的院校,我校与老牌本科兄弟院校相比,客观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文章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网址: http://www.mtgdjy.cn/qikandaodu/2021/062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