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
财政部在2010年印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至2020年,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2016年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会计专业学位教育直接面向职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的会计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强调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和职业标准相融合,这就需要高校与产业部门在教学、生产、科研过程中共同培养会计人才,将产学合作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来。产学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将知识、信息运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的机会,学生在接触处理产业部门的实际工作和生产实践问题中,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决策等,这能够锻炼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并激发创造性思维,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一、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分析
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全面推动会计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力量。其职业能力主要指会计思维、方法、专业知识及胜任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处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认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了解会计法制、会计准则体系、会计理论,了解国内国际大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学校期间要遵守学术规范,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纪律,不断加强自身会计职业道德,通过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培养职业道德,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1]。
(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需了解国家政治、法律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熟悉会计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方法,掌握数学、逻辑学、现代信息技术、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会计专门人才需求愈加突出,需了解国际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的制度,为深化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准备[2]。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信等数字技术在金融科技、银税结合等领域的大量应用,数字技术与会计商务各业务板块对接合作也更加紧密且高效,如何为行政管理和会计服务提供支撑,会计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的学习尤其重要。
(三)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应用型教育激发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的学习,以系统的思维去分析、理解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做出专业性的判断。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共同实现工作目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最大潜能
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奠定传统文化基础,培养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既精通专业又热爱生活;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善心和智慧的新生代人,使他们懂得珍惜生活,感恩惜福[3]。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这需要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攀登人生高峰,探索创新道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专业导师和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是职业能力实现的软途径
建立“产”、“学”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组制度,双导师制度中,“产”指来自产业部门的实践导师,“学”指来自高校的专业导师。从国内外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知名导师,为广大MPAcc学生高效掌握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强化立德树人理念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也是会计专业导师和实践导师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研究生教育中,立德树人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立德树人的落实,有利于强化导师基本素质,助力导师完成基本职责,拉进师生关系。导师高尚的品德,学生们看在眼中,同时将职业道德的种子埋在心里,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到每位同学,为未来会计师奠定了职业基础。
文章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网址: http://www.mtgdjy.cn/qikandaodu/2021/052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