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煤炭高
关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术——煤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刘圣汉,赵保全(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摘要:行业院校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后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深入分析原煤炭院校办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路和措施,对于实现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行业院校;煤炭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措施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6X(2010)01—0042—04传统的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是指由原行业部门管理和指导,学科专业主要围绕行业的产业链进行设置,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主要服务于行业的大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行业特色高校依托各自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原有行业特色为主的多科性的学科结构,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学科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做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其中,煤炭行业院校成为煤炭工业成长发展的重要人才、科技支撑力量。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大部分高校划归教育部或属地管理,基本结束了行业部门举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即使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煤炭行业特色高校依然承担着培养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发展行业创新文化的重要任务。一、实现煤炭院校科学发展的现实意义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是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若干所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需要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的多科性大学。煤炭行业特色高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原行业院校、特别是地矿油农林水等一批行业特点比较鲜明的院校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提升国家基础产业和煤炭工业等支柱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伟大进程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煤炭行业院校面临着新时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如何依托自身行业特色,更好地为国家、社会、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特色大学的现实课题。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是推进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行业特色大学在创新性研究的质量上与研究型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适应行业科技创新要求,行业特色大学必须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科研水平,强化承担国家、行业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能力。行业特色大学不仅要努力成为行业创新技术的研发者、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者,还应当致力于成为行业发展新理念的倡导者。所以,关注行业发展远景,开展前瞻性的探索与研究,既是行业特色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MTKJ08—309);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0X0).作者:刘圣汉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塔0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赵保全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助理研究员,硕士刘圣汉,赵保全:关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43学应有的行业义务,也是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的有利契机。总之,对煤炭行业院校来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学校各项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有利于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反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提高原行业院校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能力与水平,努力使之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和方面军,为煤炭工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后煤炭院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998年,煤炭部等行业部门撤销,除中国矿业大学直属教育部、华北科技学院直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外,直接承担煤炭科技人才培养任务的原14所煤炭高校不再实行行业管理,改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固然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资源配置、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行业办学培养行业人才的模式被打破以后,并没有及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人才与技术供需体系,导致部分高校与相关行业系统之间失去了相互依托的重要基础,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1.煤炭高等教育布局与煤炭能源地位不相符目前,煤炭消费在我国全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能源在能源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预见,煤炭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是中国主要的可利用能源。实现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立足煤炭”成为中国未来长期能源战略的基础。由此可见,煤炭高校在保障国家安全和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但是,煤炭高校的现状令人担忧,许多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渠道不畅,对外交流不便,在吸引人才、招生就业方面缺少区位优势;许多地方政府因煤炭高校服务地方力度较小而不愿意投资或给予政策支持。结果使原本办学水平较高的煤炭高校整体实力下滑,16所煤炭高校仅有中国矿业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系列,无一所入选国家“985工程”。在国家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中,理工文法经等学科和信息、技术等通用型专业较强的高校均榜上有名,而地矿油高校无一所入选。这在客观上说明了国家对能源高校的重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2.煤炭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趋势不相符煤炭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进一步导致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消极后果。目前煤炭行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主要技术装备陈旧;煤炭消耗强度大、利用效率低;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炭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也严重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行业院校人才输送渠道的中断与科技服务阵地的转移。加之,煤炭院校学科面较为单一,导致了其科学研究缺少支撑,原创性明显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整体化发展的趋势,更难以承担和解决国家或行业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目前,矿业学科大多没有与新科技革命对接,仍然以传统的研究理论、技术、方法、设备、管理体制为主缺乏原始创新的动力,没有融人科技发展的潮流,使得煤炭高校的科学研究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煤炭高校服务行业的力度与深度。3.煤炭科技人才输送和培养机制陷入困境调查显示,就业环境不理想,生源的匮乏、人才的缺乏、煤炭院校建设和运行经费不足,是煤炭高校面临最大的问题,也使得中国煤炭业人才输送和培养机制就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战略高地,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根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的调查,由于煤炭院校管理体制的变化,煤炭院校办学方向、专业结构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地矿类专业招生逐年减少,招生录取人数不足,专业开办成本提高,又缺乏配套的倾斜政策,严重影响了高校开办地矿类专业的积极性。目前煤炭专业的在校生已由原来的70%下降到不足10%。煤炭院校地矿类专业萎缩与迫切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煤炭工业形成了强烈反差。为解决煤炭工业人才短缺问题,中国矿业大学率先实施了对口单招政策,实施定单式培养模式。但此缺陷明显:政策的时效性差,人才成长周期长及招生名额较少;政策的约束力低,煤炭科技人才流动难以避免;政策的机会成本大以及政策执行具有偏差;此外,专业师资缺乏、特色教材编写难和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使煤炭急需的高层科技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更难以充分解决人才短缺的根本性问题。4.煤炭高校服务行业发展宏观能力不足煤炭作为中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首要资源,对国44刘圣汉,赵保全:关于推进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行业高校划归教育部或地方后,主管部门的变更和职能的变化,行业特色高校发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为行业服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影响了行业部门后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创新,也使行业高校失去了一部分有力的支持。更为严重的是,煤炭高等教育现在的科研教学重点仅仅限于采矿方法和技术的变更等领域,很少为国家的行业发展提供立法、制定政策等方面提供调研和决策支持。煤炭高校不仅要研究科技开发问题,还要增强行业政策研究,为国家决策特别是煤炭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重大理论支撑。总之,行业院校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主管部门脱钩后,煤炭行业院校开始进入一个“非煤化”的发展时期,逐渐失却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导致在煤炭工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原煤炭院校不断被边缘化的现象。现在许多行业院校办学经费比较困难、缺少稳定的实习基地,各种大型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建设难以得到来自行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服务功能严重弱化,经过数十年艰苦努力形成的优势学术队伍和科研条件开始逐渐流失和萎缩。这些问题发人深思,亟待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实现行业特色院校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措施坚持依托行业,围绕特色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行业特色型大学将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在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异军突起,再创佳绩。关键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强化特色,充实内涵,走教育创新之路、内涵发展之路、特色兴校之路、人才强校之路、科学发展之路。1.科学定位。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夯实基础在办学定位上,许多行业学校一味追求办学层次的升格,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追求,存在大学定位模糊或大学角色错位现象。实际上,大学的类型不同,“一流”的内涵与标准也就不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办学多样化也是一种必然趋势,高校的层次、类型、科类、形式、隶属等方面各不相同,完全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换句话说,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可以有“一流”,各级各类高校都要树立正确的定位观,“各安其位,有所作为”。当前,煤炭高校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制定科学的改革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高度重视能源与安全生产的战略机遇期,正确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按照“质量决定存亡、特色决定成败、就业决定专业、制度决定兴衰”的发展规律办事,重新打造中国煤炭高等教育辉煌的未来,重铸煤炭高等教育品牌。2.特色发展。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增添动力一所学校有无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决定着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那种千篇一律“小而全”的办学模式恐怕没有前途和出路。关键的因素是要拥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煤炭高校要进一步巩固和突出近百年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矿业特色,一方面,必须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力提升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的水平,使学校在行业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在国际国内的先进地位;另一方面,必须密切跟踪能源和煤炭工业发展的最新态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优化学科结构,依托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拓展新的学科和科研领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在环境与化工、机械与电子、信息与测绘、管理与经济以及数理化、人文社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3.优化服务,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撑具有行业背景的煤炭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与行业主体业务密切对应、具有服务行业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与行业全面衔接的办学体系,能够持续解决本行业共性技术、战略高技术及前瞻性关键技术问题。在服务面向上,有些煤炭高校一味追求培养通用性人才,没有相对明确稳定的人才就业领域和科技发展的主阵地,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办学的依托,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也难以形成巩固的产学研基地。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类型来看,有学者提出“工作匹配模型”,认为“每一种类型的教育都有自己的职业域”,高校应当找准自己培养学生的“职业域”从而增强本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煤炭高校接受地方各级政府的管理,有责任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所以,煤炭高校在突出面向行业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这些大学拓宽服务面向,更好地参与整个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这些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4.培育英才。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树立根基由于行业所具有的专业性特征,其所需要的专门
文章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网址: http://www.mtgdjy.cn/qikandaodu/2021/020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