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学习型思想与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目标的社会生态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宏伟目标。因此可以说教育终身化是现代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及趋势,是转变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契机,对推动并创新传统教育理念、内容、模式及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推动终身教育的落实,实现学习型社会生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从终身教育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探究终身教育的价值,提升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效性,以此为教育改革与管理改革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一、终身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终身教育的理论形成与基本内涵
终身教育是美国学者朗格朗率先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传入我国。朗格朗认为,教育应渗透到人所有的生命过程中,具体包括教育的各种方式、各个方面及各个阶段,它是系统而连续的,是贯穿人类全部生命过程的“进化活动”。朗格朗在学术著作《终身教育》中指出,终身教育并非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增加的新形态与新概念,同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和“大众教育”。它是更广泛、更宽泛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的升华与超越。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学生个体需要不间断地挖掘自我的潜能,实现并追求自身的理想,从而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因此,在该理念指导下,我们能够发现未来教育将不再是由教育机构所统筹的教育过程,而是贯穿人所有生命周期的教育形态,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进步、勇往直前的教育思想。相较于以学校为中心、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的传统教育模式,终身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资源,开辟出全新的发展道路,使“学习过程”贯穿到整个职业发展过程。因此在概念内涵上,终身教育理念是影响并推动大众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根本所在。
(二)终身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影响
终身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早有体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所欲”的思想,他认为“非生而知”的过程是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过程。并以“乐而忘忧、发愤忘食、不知老矣”的实践,论证了终身教育的重要性与价值。虽然我国乃至其他国家并没有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理论或理念,但在社会活动中,将该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譬如古雅典政治家思想家卢梭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即我愈老愈能获得更丰富的东西),便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最好呈现,其基本内涵是人类在青年时期应为安定和理想发愤学习,到中年时应为弥补心灵的空虚而不断汲取知识,到老年阶段应将学习作为意境,自乐其中,慢慢品味。而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与技术、科学、经济、生产的关系日益加深和加强,学习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级的广泛重视,进而形成以技能培训、专业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活动。而在终身教育理论正式提出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开始不断加强对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结合,进而将能力教育、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影响了教育培养的模式和体系。
二、终身教育对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指高校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引导下,根据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对特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管理制度,实施教育的总和。简而言之,高校培养模式主要指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具体包括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评价与管理制度。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完成的,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无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成效相对有限,而将终身教育融入现代教育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充分接受和了解终身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对实现自身理想和信念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快速、更加稳固。在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高校逐渐转变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实践型、专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打破了应试教育壁垒,使自主学习型人才真正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心。
文章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网址: http://www.mtgdjy.cn/qikandaodu/2021/0128/327.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可拓分析与决策的应用研究:以高校招生体系为